热搜: 佳士科技  irobot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  ABB  机器人产业联盟  发那科  机械手  码垛机器人  库卡 

汇川技术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 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日期:2022-01-11     来源:东方网    作者:angela     评论:0    
 一百年前,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他的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一书中写道,机器人可以按照主人的命令工作,帮助人类完成大量的劳动。故事中的机器人也成为了工业机器人的最早设想。

三十八年后,恩格尔伯格研制出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这台采用分离式固体数控元件、并装有存储信息的磁鼓、能够记忆完成180个工作步骤的机器人两年后在通用汽车公司安装运行,用于生产汽车的门、车窗把柄、换挡按钮、灯具固定架、以及汽车内部的其他硬件等。

此后六十余年间,工业机器人相较人力在可编程、精密化等方面优势突出。在工业生产中,那些单调、频繁、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者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中使机器换人成为主流。

昨天的故事:工业机器人在日德韩“走红”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恩格尔伯格发明首台工业机器人成名后,带着Unimation机器手臂走进了日本。

彼时,日本因二战青壮年退役军人和移民返乡者掀起的婴儿潮正在褪去,劳动力增长放缓,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这种情境下“Unimate”的到来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的现状,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当时出台多条政策推动工业机器人普及,日企纷纷使用工业机器人,使得80年代开始日本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快速上升。

德国与日本情况极为相似,人口结构变化致使劳动力供应不足,继而导致制造业用工成本持续提高,迫使企业加大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比例,日德工业机器人数量由此得以稳步增长。韩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略晚于日德,上个世纪90年代,因大量工业生产和用工劳需矛盾突出为工业机器人从无到有提供了契机。

与保有量增长同步的是,工业机器人密度也得以跨越式发展,从1970年到2000年,工业机器人从液压助力控制转变为电动助力控制,并逐渐加入视觉识别、力学控制等,各项研究成果不断进步,并成熟应用于工业机器人产品。

由此可见,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的激增往往是催发各个国家工业机器人早期发展的自然驱动力。因此,当劳动力突出矛盾得到解决后,一般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增长率便会趋缓。如日本在本世纪初逐渐将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中国以及其他劳动力成本低的东南亚国家,在此期间日本国内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加之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导致制造业人均薪酬大幅跳水,日本本国由用工荒带来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增长基本见顶。

今天的现状:中国作为后起之秀机器换人由“可选”向“必选”切换

与上述这些工业机器人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晚,但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已实现遥遥领先。

近期,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世界机器人2021工业机器人》中显示,全球工厂中有300万台工业机器人在运行,增长了10%。2020年,全球机器人出货量为384000台,这一趋势主要由中国市场的积极发展引起,弥补了其他市场的萎缩。

中国工业机器人强劲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个部门起草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介绍,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从规模上看,2020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

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的迅猛发展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与劳动力成本提升不无关联。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人口数据自2011年开始下降,绝对数量也自2014年开始出现负增长。就在前几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人口出生率创新低的话题热度不断刷屏,与此同时,未来14年我国将有36776万人变老,人口结构变化、用工成本增加正在加速机器换人步伐。

此外,新的适龄劳动人群例如90后、00后对于焊工等体力劳动要求较高且较为辛苦的岗位的意愿逐渐下降,机器换人正在由“可选”逐步切换为“必选”。

在装机密度方面,中国机器人密度从2015年49台每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246台每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位列第九。最近的5年,中国是全球机器人密度增长的主要驱动市场,未来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未来的博弈:国产替代的机会与力量

美德日韩等国家受益于抢跑优势,在过去几十年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专注于自身拥有规模效应的大型工业,并拥有成熟的供应商体系,形成了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

或许有投资人参观过一些汽车整车厂,或者在网上看到小汽车的生产视频,不清楚大家对于没有人工参与但工作起来井然有序的机器手臂如何感受?

可以说,汽车是工业机器人应用规模最早最大的行业,随后逐步渗透至电子、金属制造、食品资料、塑料制品等领域。就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的占比来看,我国2020年下游已有70%应用于汽车以外的一般工业,电子、锂电、光伏等占比达38%。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中,工业机器人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最大的增量市场,中国需要有最了解用户的机器人,汇川无疑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典型代表。

一直以来,汇川技术依托与通用自动化业务(产品包括通用伺服系统、PLC&HMI、工业电源等机器人及成套系统所需部件)较强协同作用的优势,积极推进机器人业务,已经完成20Kg(含)以下全系列六关节机器人、scara机器人等产品的开发。得益于近二十年的积淀,汇川技术一流的自动化平台优势,帮助机器人业务在汇川智能化战略中成为中流砥柱,从而携手客户释放场景潜能,助力下游行业迈向全面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在汇川技术苏州生产基地,富纳智能制造学院董事长吴加富与汇川技术联合创始人、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刘宇川操作两台六关节机器人,为汇川本年度下线的第1万台机器人揭开神秘面纱。这台跨越里程碑的产品为10公斤六关节机器人IR-R10。基于一体式的整机同步设计,该系列产品能够兼顾最大10公斤的高负载与出色的空间优势。紧凑的结构、配合自行开发的电机及业内顶尖的控制技术,让其在精度、可靠性与易用性方面同样突出。因此,结合客户所需,它既可以是3C、锂电、光伏、包装等产线上的搬运好手,也能够玩转针尖上跳舞的绣花活。

整体来看,虽然外资品牌起步较早,但中国企业追赶的步伐并不慢,据MIR统计,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内资占有率为29%,并且龙头企业的占有率不断提升。

汇川技术作为本土品牌的代表,在国产替代进程中不断进行自我革新,面对国内应用行业对精益制造与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一直坚持“核心部件+整机+工艺”的发展策略,持续强化自研产品高速、高精、高可靠性的技术优势。未来,汇川将继续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国产品牌力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工业机器人网(www.boly.com.cn)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qq:2946546338
更多>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