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机器人  工业  展会  广州  工业机器人  自动化  机器  机器人技术  上海   

中国机器人抗疫的经验,外国人怎么看?又学去了多少?

   日期:2020-03-23     来源:工业机器人网 昏昏    作者:阿芬     评论:0    
  现在的每天甚至每小时,新型冠状病毒(以下都称为COVID-19)的发展形势都在发生着变化,造成了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COVID-19不仅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还对各企业、各行业都造成了影响。甚至经合组织警告称,COVID-19可能会使全球经济的增长减半。
 
  中国经历了近两个月的全面停工停产,众多企业的生产销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制造业大国,国内多家为全球企业提供产品和组装的企业也受到疫情波及,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中国的抗疫之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可以为各国疫情防控提供经验。疫情爆发时,如果机器人能够最大的替代人类的工作,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就是科技最好的应用。
 
  中国机器人防疫经验被世界认可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国外的人们还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中国模式开始被重视和学习。世界卫生组织在上个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是中国应对COVID-19的关键。同时,据外媒报道,美国一家商会调查了中国109家全球供应链企业,其中近一半的企业表示为了几周最大的挑战是复工人员和产能问题。为了快速恢复产能,不少企业选择了使用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人员接触,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国外媒体曾评论:“科技产品为中国这次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体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医疗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出现,都会成为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的助力。”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和DexNet(一个深度学习系统)的创造者Ken Goldberg曾预测,如果COVID-19真的成为全球性流行病,那将可能导致更多机器人在更多环境中工作。而事实也是如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3月9号表示,“一场全球性流行病的威胁已成为现实”,而每天也能看到更多的关于机器人应用于仓库、配送、制造业等新闻。
 
  《西班牙人报》3月18日发表题为《中国的科技抗“疫”》的文章。文中写到,在中国抗击疫情过程中,科技抗“疫”作用明显,值得他国效仿。并称赞,在抗“疫”艰难时刻,中国科技成果非常具有实用性。
 


 
  COVID-19的爆发确实也为机器人创新应用提供了机会,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在寻找更便捷、更安全的方法应对疫情的爆发,限制病毒传染和扩散。而国外很多地方更是开始学习中国防疫经验,中国的远程医疗机器人、送货机器人、消毒机器人和巡逻无人机都为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提供了辅助作用,其模式也被很多国家照搬,很多企业开始布局防疫机器人。
 
  消毒机器人
 
  做好消毒工作是抗疫的重要一环,消毒机器人可以由医生远程控制发出紫外线杀死病毒和细菌,还能移动喷洒消毒喷雾。除了杀死病毒隔绝接触外,消毒机器人还可以取代人工,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
 


 
  因此早在2月19号,丹麦公司UVD Robots表示,公司已与Sunay Healthcare Supply(医疗设备供应商)达成了在中国分销机器人的协议。UVD的机器人在医院利用紫外线来杀死细菌和病毒,为被病毒或细菌污染的房间进行消毒。
 

图片为UVD消毒机器人,图片来源:UVD
 
  无人机
 
  除了地上跑的机器人,CNN还报道,天上飞的无人机是中国抗疫之战的重要科技力量。使用无人机可以在公共场所对人群聚集和没有佩戴口罩的情况进行监督,还能24小时宣传防疫知识。同时,这一技术也使得政府能大批量扫描人群,并识别出是否有人需要医疗救助……他们对于中国普通抗疫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表示了震惊。
 


 
  无人机的另一个用途就是室外公共场所的大面积消毒,大面积喷洒消毒剂,极大的提高了室外消毒效率。2月,深圳市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已在全国多个城市部署了100多架无人机,不仅能够进行热感应,还能喷洒消毒剂、在公共场所巡逻。目前,无人机这个方式被西班牙警察团队学会,并开始用于对市民进行防疫宣传喊话。
 
 

图为极飞科技的无人机+机器人在广州喷洒消毒剂

  配送和医疗机器人
 
  CNN也盯上中国送餐机器人大肆报道,在文章中这样描述:在疫情发源地武汉,电子商务公司京东启用自动驾驶机器人给医护人员送补给。这些机器人看起来很像一品脱容量的小车,主要工作是给收治病人的医院送快递。路径不长,也就600米,但有了小车就能避免人员接触,从而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快递员。
 


 
  美国CNBC网站3月18日文章也称,本月早些时候,位于疫情最初爆发的中国武汉的洪山体育中心,开设了一家配备机器人的方舱医院。该设施被称为智能方舱医院,是一个由武汉武昌医院、中国移动和达闼科技共同参与的项目。该设施中的所有医疗服务均由机器人和其他物联网设备执行。通过连接5G的体温计对患者进行筛查。患者佩戴与人工智能平台同步的智能手环和戒指,用以监测其体温、心率和血氧水平等生命体征。医生和护士也戴上这种设备,以便发现任何早期的感染迹象。此外还有机器人向患者提供食物、饮料和药物以及信息,还通过跳舞娱乐患者,也有自动机器人喷洒消毒剂并清洁地板。
 
  美国菲尼克斯的流行病学家和感染预防专家波佩斯库说:“机器人和远程医疗是很好的工具,能补益基本的感染预防措施。如果医生短缺,远程医疗可以帮助减轻压力,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减少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技术可以为感染预防增加一层保障——紫外线消毒就是其中之一。”
 


 
  远程配送和远程医疗是存在多年的一项技术,但在此次疫情中发现了新的需求。据《经济学人》杂志报道,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电商巨头京东旗下在线平台京东健康的月咨询量增长了10倍。美国疾控中心认为,机器人可以自动将餐食和药品等准确送至各个隔离病房,辅助医生与患者进行无接触的视频对话,还能执行病毒样本运送和办公场所消毒等工作,减少工作人员被感染的概率,目前正在大规模尝试采购使用。
 
  除CNN之外,中国的配送机器人也登上其它多家外媒,在西方舆论场中形成一个新热点。《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分享一张视频截图,是一台叫“小花生”的送餐机器人给隔离人员送餐。小花生你火到国外了!
 


 
  全球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官网也登了小花生的视频,说这些机器人能送药、能送饭,还能打扫房间。福克斯新闻(Fox News)这次也赶潮流。列举了中国抗疫机器人之后,他们还采访了休斯敦赖斯大学的机器人专家Marcia O'Malley教授,这位教授对中国机器人一顿狠夸:中国的机器人能干的可不止是送药。有些能扫描药品库存,清理过期部分;有些能在公共场合喷洒消毒液以防止传染病传播。
 


 
  发烧检测机器人
 
  此外,在中国,百度利用红外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来预测人们的温度,目前这个系统已在北京清河火车站使用,这也受到国外很多媒体关注。据悉,百度的方法结合了计算机视觉和红外技术,可以在0.05度的误差范围内每分钟检测多达200人的额头温度。由于发烧是COVID-19的典型症状,这个人工智能系统会在检测到温度高于37.3摄氏度(99.1华氏度)的人时告知工作人员。接下来,百度可能会在北京南站和北京地铁4号线实施温度监控。
 
  而国外也开始有一些人工智能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来检测温度。比如,初创公司KroniKare为新加坡一家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提供智能手机和热传感器,来执行实时温度检查。初创公司Promobot的商务服务机器人最近也在时代广场也为抗疫有所行动。只不过,这个机器人并没有配备生物识别或温度分析传感器。它只是在筛查时问四个问题,比如“你咳嗽吗?有发烧吗?”,而且它还需要人们触摸屏幕来回答问题,但这可能会导致所有人因共同接触一个带有病毒的屏幕而感染
 

图为1月22日,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卫生官员使用热扫描仪筛选旅客。
图片来源:Roslan Rahman / Getty Images
 
  利用深度学习来检测COVID-19并实现病毒追踪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中,有提到中国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检测COVID-19。用例包括用于追踪接触者来检测疾病传播的人工智能和“重点人群管理”。而学者,研究人员和卫生专业人员也开始利用其他形式的人工智能。前段时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地质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分享了深度学习的工作,能以高达95%的准确率检测到COVID-19。这个模型接受了51例实验室确认的COVID-19肺炎患者的CT扫描和超过4.5万例匿名CT扫描图像的训练。
 
  深度学习模型显示出了与专业放射科医生相媲美的性能,并提高了放射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效率。发表在medrxiv.org上的预印本上提到:“这个模型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减轻一线放射科医生的压力,改善早期诊断,隔离和治疗,从而有助于控制COVID-19。”研究人员表示:这个模型可以将CT扫描的确认时间减少65%。此外,来自Infervision的经过数十万次CT扫描训练的机器学习也用来在武汉中南医院检测COVID-19。
 
  国外的加拿大公司BlueDot是为应对SARS而成立的公司,本次疫情中,它也开始将医疗和公共卫生专业知识与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跟踪并预测传染病的全球蔓延趋势,从而设计出最佳解决方案。它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来浏览数十万个来源文本,以搜索有关人类或动物健康的新闻和公共声明。
 
  与美国国防部和情报机构合作的公司Metabiota则是估计疾病传播的风险。它的预测是基于疾病症状,死亡率和可用治疗等因素。
 


 
  利用人工智能来预测COVID-19严重患者的生存率
 
  前段时间,另一份medrxiv上更新的预印本报告中共享的初步结果中提到了武汉同济医院的临床数据:有一种新系统能够以90%以上的准确度预测感染患者的存活率。这项工作是由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的其他部门共同完成的。共同作者表示:现在的冠状病毒存活估算可以从300多个实验室或临床结果中得出,但是他们的方法只考虑了与乳酸脱氢酶(LDH),淋巴细胞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相关的结果。
 
  而上个月,在arXiv上发表的另一篇名为《冠状病毒筛选的深度学习》的论文中提到:这个模型使用多个CNN模型对CT图像数据集进行分类,并计算出COVID-19的感染概率。在初步结果中,他们表示,这个模型能够以86.7%的准确性预测COVID-19,A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和健康病例之间的差异。这个深度学习模型接受了来自武汉三所医院的流感患者,COVID-19患者和健康人员的CT扫描训练,其中包括来自110例COVID-19患者的219张图像。
 


 
  结语
 
  由于疫情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因此前线人员需要准确的工具来帮助他们识别COVID-19,并以最快的速度来治疗患者。希望各国都为抗疫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网友调侃,这些先进技术也是最先被国外抄作业的对象。
 
  记得十几二十年前,外媒提到中国还都是以国际关系报道为主,很少有花篇幅报道中国科技进步的。慢慢地,外媒关于中国科技的报道越来越多,用词也越来越走向正面,这一波中国高科技抗疫的报道就是典型。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中国科技扎扎实实的进步。而这一进步又是几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换来的。从追赶世界潮流,到努力引领潮流,这一转变是好几代人接力实现的。有了他们,我们今天才能坐在家里等着无人机送快递上门,我们的医护人员才能通过无人小车收物资。
 
  当然,我们要相信,全球的人工智能企业都在努力推出更多的解决方案,相信疫情会很快结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工业机器人网(www.boly.com.cn)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qq:2946546338
更多>相关专题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专题
点击排行